描述
Puer Tea 勐海易武正山野生茶磚 2000年
易武是古茶山、也是古鎮,在西雙版納州勐臘縣西北,距勐臘縣城約110公里,距勐醒30餘公里,曾是「鎮越縣」府所在地,植茶制茶易茶曆史悠久,尤其在清朝後期成為了六大茶山中最熱鬧繁華的茶馬古鎮和茶葉加工、集散中心。
易武古茶山,是古六大茶山中茶園面積最大、產量最大的茶山。易武鎮北與曼臘接壤,南接瑤區、勐伴,西接勐侖象明,東鄰老撾。居住着彝、漢、瑤、傣、苗等13個民族,少數民族占80%,土地總面積345.6平方公里。
根據曆史記載,易武在清初時候「准以漢人伍善甫授易武士把總」。「土把總」就是當地的土司。伍善甫是抵御外侮捍衛邊疆有功之臣,從而當了這里的土司,相沿世襲,直到1927年設置鎮越縣後,易武為第五區。1930年時,將鎮越縣政府從勐臘遷到易武來。1933年又以易武土司所屬之地,劃為第一區,轄易武鎮。易武很長時間以來就是邊地一個重要小鎮。
「山山有茶樹,寨寨都種茶」,這是易武鎮古茶山的真實寫照。在所轄3個村委會的多數自然村寨不論是中低海拔的山谷還是高海拔山梁,都有疏密不一的古茶樹古茶園分布。全鎮擁有古茶樹古茶園總面積1.4萬畝(含部分矮化低改老茶園),主要集中分布於麻黑、易武兩個村委會的各個老茶山,樹齡最高的水洞栽培型大茶樹,樹高10.33米、莖圍1.06米,約有700多歲。古茶樹茶種群體較純,大都屬普洱茶種(學名:阿薩姆種camellia sinesis varassamica),有少數為勐臘種。古茶樹主要分布在海拔910-1463米之間的古茶山地區,樹齡高的基本上分布在海拔千米以上、植被較完好的古茶山。并有東、南、北三面分布多而西面少的特點,這與自然山勢和人群聚居分布有關。
Puer Tea 勐海易武正山野生茶磚 2000年
【保存期】:在貯存條件下適宜長期存放。【貯存條件】:清潔、通風、乾燥、無異味、避免陽光直射。溫馨提示:茶葉經過不同的制作工藝有涼性及溫性之分,燥熱體質者,應喝涼性茶,虛寒體質者,應喝溫性茶。
普洱是中國雲南省生產的各種發酵茶。 普洱鎮以附近生產的茶來命名。 茶葉生產過程中的發酵包括微生物發酵和茶葉經過乾燥和軋製後的氧化。這個過程是一個中國特產,生產的茶被稱為黑茶hēichá(字面意思是“紅茶”),通常翻譯為 黑茶。 這種茶與英文中的紅茶不同,在中國人稱為紅茶hóngchá(字面意思是“紅茶”)。 這類茶最為人所知的品種是雲南省的普洱茶,以帝國時期的黑茶貿易站命名。
Pu’er or pu-erh is a variety of fermented tea produced in Yunnan province, China. The town of Pu’er is named after the tea that is produced close by. Fermentation in the context of tea production involves microbial fermentation and oxidation of the tea leaves, after they have been dried and rolled.This process is a Chinese specialty and produces tea known as 黑茶 hēichá (literally, “black tea”) commonly translated as dark tea. This type of tea is different from what known as black tea in English, which in Chinese is called 红茶 hóngchá (literally, “red tea”). The best known variety of this category of tea is pu’er from Yunnan Province, named after the trading post for dark tea during imperial China.